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目标
-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小说中常见的形象手法,如外貌描写、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心理描写、神态描写等。
- 理解各种形象手法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、推动情节发展、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。
- 学会运用所学的形象手法进行小说片段写作,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
- 通过对经典小说片段的研读分析,培养学生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。
-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小说形象手法的方法和步骤,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水平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- 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和创作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。
- 让学生体会小说形象手法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,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。
教学重难点
- 教学重点
- 掌握小说中各种形象手法的特点和作用。
- 学会运用形象手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。
- 教学难点
- 能够深入理解形象手法背后所蕴含的作者意图和作品主题。
- 灵活运用形象手法进行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小说创作。
教学方法
- 讲授法:系统讲解小说形象手法的概念、类型和作用,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。
- 示例分析法:通过对经典小说片段的详细分析,让学生直观感受形象手法的运用效果,加深理解。
- 小组合作探究法:组织学生分组讨论,共同探究小说形象手法的奥秘,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。
- 练习法: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,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,提高运用能力。
教学过程
(一)导入(5 分钟)
同学们,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,它以生动的故事、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,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的世界,探寻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奇妙手法😃,大家回想一下,读过的小说中有没有哪个形象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呢🧐?是勇敢的哈利·波特,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?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的呢🤔?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——小说形象手法。
(二)知识讲解(15 分钟)
- 外貌描写
- 定义:通过对人物的容貌、身材、服饰、姿态等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。
- 作用:展现人物的身份、地位、职业、性格特点等,给读者留下直观的第一印象。
- 示例:“他身材很高大;青白脸色,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;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,穿的虽然是长衫,可是又脏又破,似乎十多年没有补,也没有洗。”(鲁迅《孔乙己》)这段外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孔乙己穷困潦倒、自命清高的形象特点。
- 语言描写
- 定义:通过人物的对话、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性格、思想、情感和心理活动。
- 作用:展示人物的身份、地位、文化素养、性格特点等,推动情节发展,揭示主题。
- 示例:“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,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,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,我哪能离开呢?”(王愿坚《灯光》)通过郝副营长的语言,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- 动作描写
- 定义: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、品质和心理状态。
- 作用: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,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、鲜活,推动情节发展。
- 示例:“扫开一块雪,露出地面,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,下面撒些秕谷,棒上系一条长绳,人远远地牵着,看鸟雀下来啄食,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,将绳子一拉,便罩住了。”(鲁迅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)这段动作描写细腻地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。
- 心理描写
- 定义: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,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。
- 作用:深入刻画人物性格,展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,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。
- 示例:“她忐忑不安地想:‘他会说什么呢?这是闹着玩的吗?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……是他来啦?……不,还没来!……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?……他会揍我的!那也活该,我自作自受……嗯,揍我一顿也好!’”(列夫·托尔斯泰《穷人》)通过桑娜的心理描写,生动地表现了她善良、淳朴、又有些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。
- 神态描写
- 定义:对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的描写,表现人物的情感、态度和心理变化。
- 作用: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,增强文章的感染力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。
- 示例:“他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。”通过神态描写,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愉悦的心情。
(三)示例分析(20 分钟)
分发小说片段材料,让学生分组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:
-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形象手法?
- 这些形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?
- 从这些形象手法中,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意图?
- 以《骆驼祥子》中描写祥子的片段为例:“他没有什么模样,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,头不很大,圆眼,肉鼻子,两条眉很短很粗,头上永远剃得发亮,腮上没有多余的肉,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;脸上永远红扑扑的,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——小时候在树下睡觉,被驴啃了一口,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,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,都那么结实硬棒;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,只要硬棒就好,是的,到城里以后,他还能头朝下,倒着立半天,这样立着,他觉得,他就很像一棵树,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。”
- 小组代表发言,分享讨论结果:
- 外貌描写:通过对祥子的头、眼、鼻子、眉毛、脸、疤等外貌特征的描写,展现了祥子结实、硬朗、充满活力的形象特点。
- 比喻手法:“他就很像一棵树,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”,将祥子比作树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健壮和坚韧。
- 作者意图:通过这些形象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祥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,同时也为后文祥子的变化埋下伏笔,暗示了社会对人的影响。
(四)课堂练习(15 分钟)
- 给出一个简单的小说情境:一位老人在公园里独自坐着,看着孩子们玩耍,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象手法,写一段文字来描写这位老人。
- 学生独立写作,教师巡视指导,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多种形象手法,力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。
- 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,肯定优点,指出不足,并提出改进建议。
(五)总结归纳(5 分钟)
-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说形象手法,包括外貌描写、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心理描写、神态描写等,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。
- 强调在阅读小说时,要善于分析作者运用的形象手法,体会其对塑造人物形象、推动情节发展和表达主题的重要意义。
-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,灵活运用形象手法,创作出更加精彩的小说作品。
(六)作业布置(5 分钟)
-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,分析其中运用的形象手法及其作用,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赏析短文。
- 根据课堂练习的情境,进一步完善描写老人的片段,使其更加丰富、生动,字数不少于 300 字。
教学反思
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学生对小说形象手法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,能够初步掌握分析和运用形象手法的方法,在教学过程中,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,但在教学中也发现,部分学生对形象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,运用时不够灵活自如,在今后的教学中,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,引导学生多读多写,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,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,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,让学生在小说创作的天地里自由翱翔😎。
标签: #小说形象手法的教案